践行科学发展观:策略与实践路径
全面把握精髓,科学践行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和兼顾好各方面重大关系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善于在千钧一发时把握全局,善于在应对复杂局面中妥善处置各种重大关系。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深化改革开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一篇: 如何查询过往的四级考试成绩
- 下一篇: 如何自动或手动调节努比亚Z11的屏幕亮度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1
-
05/01
-
05/01
-
05/01
-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