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笔下:英法联军侵华背后的愤慨之声——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了这场争端。次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了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了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同年11月,又在上海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则趁机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
1859年,英、法、美再次借口换约,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然而,1860年,英法再次组建联军,扩大战争规模。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媾和议。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并开始焚掠圆明园。
圆明园,这座位于北京海淀附近的清代名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长约十余公里。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英法联军却劫掠了园中的珍物,并纵火焚毁了这座伟大的建筑。
巴特勒上尉,作为英法联军的一员,参与了这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他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一时红极一时。他希望利用大文豪雨果的显赫声望,让雨果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然而,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他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并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
雨果的代表作众多,包括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以及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其中,《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之一。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故事讲述了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其中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对她着迷,命令教堂敲钟人卡西莫多把她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爱上了埃斯梅拉达。然而,弗罗洛出于嫉妒,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期间,雨果已经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大文豪。然而,他没有因为巴特勒上尉的请求而违背自己的良知。1861年11月25日,也就是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雨果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在信中,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雨果的信件开篇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他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更能宣泄自己愤怒的感情。在信中,他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以此来衬托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他独立成段地强调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吸引读者兴趣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惋惜和愤怒之情。
雨果在信中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非常透彻。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禁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雨果的精神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指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公开指责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雨果的这封信不仅是对英法联军侵略行为的谴责,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和对人类创造者的尊重。他的立场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了人类的高度,展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正直的良知和博大胸怀。这封信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提醒我们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破坏。
雨果在信中的言辞强烈而深刻,他呼吁法兰西再造共和,应洗涤盗匪秽名,湔雪奇耻,将法军摧毁圆明园所携回法国的稀世珍宝悉数归还中国。这不仅是对法国政府的呼吁,更是对全人类良知的呼唤。雨果的这封信,不仅是对英法联军侵略行为的控诉,更是对人类文明和良知的坚守。
总之,雨果写就《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背景,是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巴特勒上尉希望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则以人类的良知,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谴责。这封信不仅展现了雨果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胸怀,也提醒我们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破坏。
- 上一篇: 揭秘阿昌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 下一篇: 《青春有你3》首秀震撼来袭,哪些新星登顶公演排名?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2
-
05/02
-
05/02
-
05/02
-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