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拼音对照版
清明 - 杜牧(dù mù)
qīnɡ mínɡ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ɡ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2. 纷纷:形容多。
3.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出来踏青、上坟的人,心情本就很有些伤感,再加上细雨迷蒙,天地凄迷,人的心情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4. 借问:请问。
5. 酒家:指酒店。
6. 牧童:放牧牛羊的儿童。
7. 遥指:指向远处。
8.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风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正是形容那日遇雨寻路之人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的。
试想,春日乍暖还寒时分,诗人只身赶路,触景伤怀,忽见陌头杨柳色,竟也忍不住悲从中来,何况是路见断魂之行人呢?由陌头杨柳而勾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的,自不乏人。谁能忘记唐汝询《清明》诗中所写的“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呢?它正是清明时节所见所感的高度概括与集中。
但继之而出现了“何处有”一语,却打破了先前的孤寂。可是,寻问酒店的主人何在呢?于是又出现了一位牧童,他“遥指杏花村”。这“牧童”之形象,既与“清明”之景相连,也点出了“村”字,而“村”在此处又暗示出“酒”字(在古代汉语中,村与酒往往相联系。)。牧童的形象既给读者以亲切可爱之感,又以他的动作,引起读者的兴致,由远而近,推出一片杏花的缤纷世界。那开在枝头繁花似锦的杏花,不是酿酒的好材料吗?于是诗人又浮想联翩,想到了杏花深处的村庄,那儿的酒店,已经萦绕于心头之中了。酒,就这样与“杏花村”齐上了,而“杏花村”之“村”的意象也就更为鲜明而生动了。
此诗只截取清明时节的“雨纷纷”与“欲断魂”两种典型情景,加以形象描绘,以点带面,就收到了整个的、生动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自然流畅而又含蓄蕴藉的感受。这种手法与宋代王安石的名作《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杜的这首七绝诗,看来是从一个“行人”一时一时的感觉和联想中写出来的。
但是,真正绝妙的是后两句以问路借问的形式,因小见大,以“杏花村”这一特有的景色村庄,与酒家这个“诗眼”巧妙地结合起来,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杏花村”本不一定有酒家,可是贴近这一诗句的情景来说,仿佛是很合理的,读者爱这个典型,是用不着怀疑的,同时还想问:“酒家何处有呢?原来就在这‘杏花村’!那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更深,留下的余韵就更多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概括手法,整个画面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性,使人好像见到那样一个细雨迷蒙的清明时节;一位神色愁闷的行人,为了要解酒浇愁,在路上急匆匆地询问牧童。牧童想一想,指了指远方的杏花深处的村庄;酒店的幌子依稀可见!
诗的前两句,色彩清淡,是就清明时节的本来气候而言;后两句色调温明,感情由悲愁转为明快,又与全诗的意境和谐统一。后人除对这首小诗赞美不绝外,更对“杏花村”的地点发生过不少疑议。有人认为,该诗所描写的景象,与山西杏花村相吻合;也有人认为,诗中的“杏花村”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不必拘泥一地。今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以杜牧此诗为广告,在报端频频露脸,更使杏花村名扬天下。
- 上一篇: 全明星投票官方网址是什么
- 下一篇: 成龙与刘媛媛合唱《国家》歌词详解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1
-
05/01
-
05/01
-
05/01
-
05/01